【名媒聚焦】人民網安徽頻道:安徽建工路橋打造青陽交旅融合新動脈
暑去秋來,云淡風輕,池州市青陽縣迎來最美旅游季,山水間盡顯秀色與詩意。近年來,該縣以環(huán)九華山區(qū)域為龍頭、以大交通為紐帶,著力構建縣山聯動、區(qū)域協同發(fā)展新局面,讓文旅業(yè)更好地服務美好生活。
作為“皖南交通主動脈”S219改造提升的先行工程,經過兩年多建設,安徽建工路橋承建的青陽S219蛤蟆嶺至青通河大堤段改建工程于9月實現全線通車,標志著“山水池州”路網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快進慢游”旅游交通格局,讓游客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時,深度體驗“靈秀青陽”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魅力。
快速建造,服務“一號工程”
交通是經濟社會發(fā)展之根本、鄉(xiāng)村振興之基礎。從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接線工程到池祁高速項目,從G318池州至殷匯改建到S358青陽至紅石改建,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城鄉(xiāng)交通一體化建設,安徽建工路橋充分發(fā)揮交通開路先鋒作用,打造放心工程、民心工程,用“路橋速度”踐行對社會莊嚴承諾,受到屬地政府、業(yè)主單位和當地百姓的紛紛點贊。
寶鎂年產30萬噸鎂基輕合金及深加工項目是安徽省與寶武集團布局的重大新興產業(yè)項目,也是目前池州產業(yè)項目的“一號工程”。按照規(guī)劃,青陽縣聚焦鎂基、鋁基材料兩大關鍵領域,培育形成輕合金材料產業(yè)集群,舉全縣之力落實要素保障、打通難點堵點。S219項目標尾路段緊鄰寶鎂廠區(qū),2023年剛開工不久,業(yè)主單位根據寶鎂項目年底“出鎂”目標需保證材料運輸便捷,要求項目盡快打通3公里路段并具備通車條件,導致實際工期壓縮近60%,意味著“開工即搶工”。
為確保工程高效推進,項目團隊充分挖掘潛力,最大程度克服交地慢、陰雨天氣多等因素對進度的影響,科學配置勞務隊伍和材料設備,實現交付即大干。通過領導班子每人包保1公里、每日問題清單督辦等精細化管理措施,落實“5+2”“白+黑”分班作業(yè)機制,僅用不到60天時間完成標尾3公里路基施工任務,提前15天進入路面基層試驗段攤鋪,比業(yè)主既定目標提前1個月完成,總工期節(jié)約7個月,該項目團隊獲評池州市“勞動競賽先進集體”。2023年12月,寶鎂輕合金項目鎂生產線熱負荷試車如期啟動并成功“出鎂”,靠近廠區(qū)的路段被命名為“青美路”,象征著寶鎂在青陽的土地上熠熠生輝。
精益建造,管理贏得效益
“與之前參建的G318改建項目相比,青陽S219項目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多處跨越水田、魚塘等軟基地貌,還有一座上跨高速橋,工期要求比國道改建更緊,作為路橋人,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完成這項任務。”項目負責人金鑫說。
項目施工用土量大,如何高效解決土源供給難題,是項目策劃時面臨的一塊“硬骨頭”。面對嚴峻挑戰(zhàn),通過優(yōu)化施工設計、全線挖填調配、固化劑技術運用等方式,減少整體缺方數量。結合臨時用地政策,確定周邊山崗地作為臨時取土場,填補土方缺口,并采取指定取土場加引進周邊社會資源相結合的方式解決缺方問題。在運輸過程中,嚴格管控運輸車路線、環(huán)保灑水措施落實情況,實現科學取土、安全取土。
上跨G3京臺高速橋是項目重點控制性工程,全橋長227.5米,為變截面連續(xù)梁結構。自大橋首根樁基開鉆以來,項目黨支部根據黨員所在崗位,建立以生產攻堅、技術攻關、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為內容的責任區(qū),積極應對車流量大、作業(yè)空間有限、安全風險高等挑戰(zhàn),嚴格管控樁基施工、掛籃行走、跨高速老橋拆除等關鍵工序。項目采用全封閉兜底防護措施,引入智能監(jiān)測系統實時追蹤橋梁線形精度,選擇夜間恒溫時段開展?jié)仓?,搭配自動化噴淋系統對混凝土養(yǎng)護,確保安全優(yōu)質高效施工。經過晝夜奮戰(zhàn),加快工序轉換,大橋右幅于2024年12月26日合龍,今年3月31日主橋實現全幅合龍。
匠心建造,鍛煉“路橋品質”
近年來,安徽建工路橋持續(xù)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力度,發(fā)揮“四精”管理體系優(yōu)勢,以嚴謹的態(tài)度和務實的舉措,全面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持續(xù)推進品質工程建設,切實把每條道路都建設成安全耐久、經濟綠色的幸福之路。
在另一處控制性工程跨七星河大橋,進場踏勘時發(fā)現85%樁基為斜巖樁。面對下部結構復雜、環(huán)保要求高等挑戰(zhàn),項目統籌資源開展勞動競賽,黨員突擊隊帶領技術員鉆研方案,采取填石糾偏工藝,僅用40天完成原計劃2個月的樁基施工任務,成孔合格率一次成優(yōu),最大限度節(jié)約工期并保證安全,為主體施工掃清了技術障礙。項目先后獲得省級“AAA級環(huán)保施工示范工地”和池州市“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稱號。
作為承擔寶鎂項目材料運輸的交通工程,S219項目對路基的建設剛度和沉降控制有著嚴格要求,這是保障車輛安全、平穩(wěn)運行的關鍵。當地水系發(fā)達,地質多為軟基,地基處理工作量和難度大。為解決這一難題,項目根據軟土深度差異制定針對性處理方案,對2米深的淺層直接換填,增強承載力;對更深層軟土采用復合地基處理法,實現分散荷載并擴大承載范圍。碎石墊層提供了良好排水通道,有效防止積水問題,確保了施工質量和進度。因為是先行標段,建設者注重經驗總結,引導青年職工研究“四新”技術并在項目推廣,采用BIM技術指導下部結構到橋面系施工,在滑坡模型、高強度管樁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完成合理化建議7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省級工法1項。
青春建造,敢于擔當作為
安徽建工路橋在工程建設中與屬地政府密切溝通,支持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經常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切實解決當地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鄉(xiāng)村振興事業(yè)貢獻力量。
項目自開工以來,結合青年職工占比高的實際情況,錨定“青心聚力”品牌創(chuàng)建思路,充分發(fā)揮“兩個作用”,不僅有力保障了重難點工程的突破與整體施工推進,更鍛造了一支技術過硬、作風頑強、能打硬仗的隊伍,用實干實績詮釋了“黨旗所指、團旗所向”的青春擔當。項目黨支部以“青春聯建”為紐帶,在公司大力支持下,參與共青團池州市委開展的“奔池青年在一線”青春建功主題活動,積極圍繞主責主業(yè),深化黨建共建賦能,實現“組織鏈”與“工作鏈”深度融合,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同頻共振”。
項目團隊定期開展走訪慰問留守兒童、愛心助考等志愿服務活動,協助當地村委會開展道路修繕等工作,讓“路橋青年”閃亮名片深深扎根屬地,凝聚青春合力繪就企地和諧的動人畫卷。項目先后獲得池州市“青年文明號”“優(yōu)秀青年突擊隊”等榮譽,1人獲安徽省新時代青年先鋒稱號,2人獲池州市金牌職工稱號,2次獲安徽建工集團“青年文明號”稱號,實現以高質量黨建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
道路通,則百業(yè)興。作為青陽縣工業(yè)與文旅雙輪驅動的重要交通配套支撐,S219改建工程的建成通車,串聯起池黃高鐵青陽站、九華山機場、G3京臺高速等樞紐,有力完善了“外聯內暢”的現代化交通路網體系。對游客而言,新通道的啟用使山水與城鄉(xiāng)融為一體,實現從“想游”到“暢游”的轉變,為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qū)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未來,安徽建工路橋將堅持“投資+施工”雙輪驅動,在池州交通建設領域深耕發(fā)力,高標準、高效率推動G236平天湖隧道及接線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為“一池山水、千載詩城”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新動能,更好惠及民生福祉。